专题库列表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库列表
4719件专利文献

花岗岩红壤丘岗缓坡经济林果地整地的方法

申请号:CN201510634121 申请日:1970-01-01
公开/公告号:CN105248008A;CN105248008B 公开/公告日:1970-01-01
申请人:谢庭生 发明人:谢庭生; 谢树春; 赵玲; 魏晓; 苏昌贵; 李红
代理人:舒欣 宁星耀 分类号:A01B79/02
机构代理: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显示摘要
花岗岩红壤丘岗缓坡经济林果地整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花岗岩红壤丘岗区,选择坡度<15°且土体厚60cm以上的缓坡地作为整地的对象;(2)将选定的缓坡地全垦;(3)在全垦的缓坡地上,从丘顶向丘脚划定等高线,定大窝位置;(4)开挖大窝:在定好的大窝位置,开挖大窝;(5)大窝挖好后,进行回填、施肥、筑土埂;(6)修土垱:在大窝的左右上角修“倒八字”形土垱;(7)移栽树苗;(8)撒播牧草;(9)刈割牧草:牧草草高30-40cm时刈割,留茬5-8cm,每年刈割3-5次;(10)整修土埂、土垱;(11)窝內清淤。本发明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干旱区河谷新垦坡地薄层土壤保水培肥方法

申请号:CN201610365978 申请日:1970-01-01
公开/公告号:CN105993265A;CN105993265B 公开/公告日:1970-01-01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发明人:李玉朋; 李卫红; 陈亚宁; 朱成刚; 史彦江
代理人:张莉 分类号:A01B79/02
机构代理:乌鲁木齐中科新兴专利事务所 65106
显示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旱区河谷新垦坡地薄层土壤保水培肥方法,该方法主要针对伊犁河谷新垦区坡度相对大、土层薄、质地偏砂、土壤肥力低的问题,通过冬小麦与苜蓿的时空优化配置间套作,苜蓿留茬收割、绿肥还田提升地力,并优化灌溉与施肥总量、比例与施用模式,通过少量多次、水肥耦合提升水肥效用。研发提出河谷坡地新垦薄层土壤保水培肥技术。适用于干旱区河谷新垦坡地坡度在1/100‑3/100,土壤厚度从20cm‑100cm的砂质薄层土冬小麦种植区的快速保水培肥。实现干旱区河谷新垦坡地的节水、节肥与地力快速培肥。

用于泥质海岸盐碱地原土改良的种植毯

申请号:CN201610270393 申请日:1970-01-01
公开/公告号:CN105908693A;CN105908693B 公开/公告日:1970-01-01
申请人:杭州中艺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钟江波; 陈波; 应嘉骏
代理人:郭小丽 分类号:E02D3/00
机构代理: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显示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泥质海岸盐碱地原土改良的种植毯,由下至上依次包括隔盐层(1)、储水层(2)和种植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层(3)包括种植基质(3a)及分散于种植基质内的植物种子(3b),所述种植基质包括重量份数的如下组分:草碳20‑30份,腐熟牛粪30‑60份,腐熟植物秸秆12‑36份,腐熟木屑10‑20份,麦糠10‑20份,粉煤灰7‑11.6份,山砂15‑25份,磷腐肥5‑7份,氮腐肥5‑7份,脱硫渣10‑20份,腐熟兔子粪8‑10份,沸石粉8‑10份,糖渣20‑30份,以及,腐熟香菇袋料15‑20份。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在有效地隔离盐分的基础上,节流和储存自然降水,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用于泥质海岸盐碱地的原地生态复绿,效果显著。

利用竹篼储水减少林地水土流失的方法

申请号:CN201710092237 申请日:1970-01-01
公开/公告号:CN106888615A;CN106888615B 公开/公告日:1970-01-01
申请人:浙江大学湖州市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 发明人:杨健; 陈建明; 桂仁意; 顾志康; 张健; 陈碧芽; 钱梓善
代理人:袁彩君 分类号:A01B79/02
机构代理: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显示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竹篼储水减少林地水土流失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技术措施:(1)伐竹时使竹篼的顶面高于林地的地面;(2)打通竹篼内的竹隔、内壁蜡质层和内簧;(3)在竹篼的顶面切出切口,并使切口朝向坡顶。该方法能有效减少林地的水土流失,并将汇集的地表径流汇集并保存,在利用竹篼的同时使竹篼能较容易地被清除掉。

一种可自动调控基质盐分的无土栽培蔬菜方法及系统

申请号:CN201611220522 申请日:1970-01-01
公开/公告号:CN106688861A;CN106688861B 公开/公告日:1970-01-01
申请人:农芯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发明人:王利春; 李友丽; 薛绪掌; 郭文忠; 李银坤; 赵倩
代理人:王文君 分类号:A01G31/02
机构代理: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显示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自动调控基质盐分的无土栽培蔬菜方法,包括:以固定时间间隔采集基质含水量数据;判断基质含水量是否小于水分胁迫临界值,若小于临界值,则采用营养液进行灌溉;估算基质盐分含量;判断基质含盐量是否大于盐害临界值,若大于临界值,则采用营养液进行淋洗;重复以上步骤至生长期结束。本发明同时提供了利用所述方法自动调控基质盐分的无土栽培蔬菜系统。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与系统实现了无土基质栽培盐分的自动调控,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和资金成本,可确保无土栽培作物水肥精量供应,避免了作物受到盐害的影响,同时减少了营养液的浪费,实现营养液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为无土栽培作物的优质高效产出提供技术保证。

一种土壤发酵后种植李广杏的种植方法

申请号:CN201710095988 申请日:1970-01-01
公开/公告号:CN106664923A;CN106664923B 公开/公告日:1970-01-01
申请人:镇江市丹徒区艺之林林果专业合作社 发明人:岳阳; 欧阳嘉晖; 韩林芝; 余炻; 陈菁菁
代理人:伍见 分类号:A01C17/00
机构代理:苏州睿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7
显示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发酵后种植李广杏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土壤选择及预处理:选择自然光的肥沃的沙土;步骤2、土壤施加基肥:每亩地施加2000‑2500kg基肥,进行第一次发酵;步骤3、土壤覆膜发酵:经过第一次发酵后,均匀耕地,喷水使的沙土湿透,用薄膜覆盖,进行第二次发酵;步骤4、掀掉薄膜,待沙土干后,翻地作穴;步骤5、扦插,将脱落性枝插到做好的穴中;步骤6、浇水;步骤7、追肥:在杏树的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施一次10ppm赤霉素水溶液;步骤8、扦插后2‑4年均摘掉花蕾,以便树冠成形;本发明采用2次土壤发酵,并加之合理的种植方法,李广杏的产量比现有方法增产1.2‑1.5倍,且李广杏的含糖量增加1.1‑1.15倍。

一种预测植物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效率的方法

申请号:CN201510646335 申请日:1970-01-01
公开/公告号:CN105354624A;CN105354624B 公开/公告日:1970-01-01
申请人:江苏绿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何岸飞; 李彦俊; 袁晋; 盛光遥; 贺明华; 魏诗辉; 林东海
代理人:张欢勇 分类号:G06Q10/04
机构代理: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显示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植物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判定优势修复植物;2)、对优势修复植物进行污染物吸收动力学测试;3)、根据污染物植物吸收平衡时的茎叶中污染物浓度与根中污染物浓度的比值(TF值)来预测所选植物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效率。本发明的预测植物修复有机污染土壤效率的方法,通过限制-分配植物吸收模型判定出优势修复植物,同时消除了污染物特性、植物毒性和植物种类等各方面对预测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因素,因而得出的预测结果准确性极佳,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性;同时本预测方法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促进土壤有机污染修复工作的高效性、经济性、环境友好性。

一种提高鲜食型紫甘薯食味品质与商品性的栽培方法

申请号:CN201610168308 申请日:1970-01-01
公开/公告号:CN105830683A;CN105830683B 公开/公告日:1970-01-01
申请人: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发明人:唐忠厚; 张爱君; 李洪民; 史新敏; 魏猛; 陈晓光; 靳容; 张立平
代理人:华德明 分类号:A01G1/00
机构代理: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32205
显示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鲜食型紫甘薯食味品质与商品性的栽培方法,首先选择脱毒紫甘薯作种薯,立体排种育苗,避免苗床连作盐碱土壤不利影响与各种病源侵入,提高薯苗质量;再选择砂壤土或壤土作为种植地块,调整薯苗栽插时间和密度、施肥种类及用量、病虫防治,适当缩短紫甘薯的生长期,从而提高紫甘薯的食味品质与商品性。本发明从品种选择、排种、种植土壤选择、肥水、病虫害防控及生育期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大大改善了紫甘薯的食味品质与外观品质,使栽培出来的紫甘薯皮薄光滑,品相端正,熟食口感佳,肉质绵密,气味清香,提高了紫甘薯的商品性,商品薯占90%以上,可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