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列表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库列表
4719件专利文献

基于ID3算法和神经网络的海面溢油监测阈值设定方法

申请号:CN201810589195 申请日:1970-01-01
公开/公告号:CN108806199A;CN108806199B 公开/公告日:1970-01-01
申请人:昆山智易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汇智易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李林; 李晶晶; 张果; 张文博; 臧博; 姬红兵
代理人:王品华 朱红星 分类号:G08B21/12
机构代理: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显示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D3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的海面溢油监测系统阈值设定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很好地适用于监测环境复杂、探测距离多变的问题。监测系统通过互联网获取被监测海域的天气、潮汐、太阳高度、紫外线这些环境信息;根据设定的时间界限选择使用ID3决策树监测阈值或神经网络监测阈值;将被监测海面的监测数据进行匹配滤波处理并得到一个数据最大值,判断该最大值是否超过监测阈值,若是,则发送警报,若否,则判定海面未发生溢油;工作人员收到警报后,通过实时画面判断是否真正发生溢油,若是,则立即处理,若否,则人工修改阈值,并重新构造ID3决策树或训练神经网络。本发明提高了监测精度,可用于海面溢油监测。

一种滨海盐渍土地区台田浅池‑温室系统及其应用

申请号:CN201710219092 申请日:1970-01-01
公开/公告号:CN107114152A;CN107114152B 公开/公告日:1970-01-01
申请人:北京师范大学 发明人:顾卫; 陶军; 李强强
代理人:张文祎 分类号:A01G9/14
机构代理: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显示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滨海盐渍土地区台田浅池‑温室系统,包括浅池、台田和温室系统,台田与浅池相间分布,台田为梯形台田,台田底部设有台田排水暗管,台田中部设有隔水层,温室系统设置于台田之上;温室系统包括种植系统、能源系统、水处理系统和调控系统;能源系统通过线路连接水处理系统和调控系统,水处理系统通过管道连接种植系统,调控系统设于种植系统内。种植系统进行蔬果种植和农业废弃物发酵处理,能源系统为种植系统、水处理系统、调控系统运行提供电力,水处理系统为种植系统提供灌溉用水,调控系统对种植系统进行换气和增温控制。本发明有控制土壤盐分、利用地下咸水进行农业灌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蔬果种植与水产养殖结合等特点。

一种采区覆岩离层水水害危险性评价法

申请号:CN201810583414 申请日:1970-01-01
公开/公告号:CN108805352A;CN108805352B 公开/公告日:1970-01-01
申请人:中国矿业大学 发明人:李文平; 范开放; 王启庆; 李小琴; 赵东良
代理人:胡时冶 龚颐雯 分类号:G06Q10/04
机构代理: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显示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区覆岩离层水水害危险性评价法,属于煤炭开采水害防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离层水水害的防治主要是通过井下施工离层水“截流孔”或“导流孔”来实现,但由于对采场顶板离层水水害的危险程度未能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分析,导致离层水水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盲目性。本发明提供一种采区覆岩离层水水害危险性评价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采区各岩层地质资料;S2.计算采区导水裂缝带高度;S3.基于组合梁原理,对导水裂缝带以上岩层进行离层发育位置判定;S4.计算离层水突水系数,进行采区覆岩离层水水害危险性分区。本发明可以对采区覆岩离层水水害危险性进行超前预测评价,可为离层水水害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煤矿的安全开采。

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方法及生态恢复方法

申请号:CN201810339262 申请日:1970-01-01
公开/公告号:CN108605460A;CN108605460B 公开/公告日:1970-01-01
申请人: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王明玖; 邢旗; 陈翔; 陈国清; 成格尔; 闫晓红; 刘亚玲; 王瑞峰; 张健
代理人:刘书芝 分类号:A01B79/02
机构代理: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显示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方法及生态恢复方法,涉及草地恢复技术领域。一种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方法,包括顶层土壤存储、排土场整理、覆土、种植植物以及种后管理。顶层土壤存储包括:将排土场的顶层土壤剥离并单独存放。覆土包括:在排土场整理后,将存储的顶层土壤覆盖在排土场的表层之上。种植植物包括:采用不同类型的种子对排土场进行混合播种,在排土场的边坡上采用机械播种或人工播种,在排土场的平盘上采用机械播种。该方法能够对煤矿排土场的植被进行修复,使排土场恢复生态功能。

一种构建近自然生态坡岸的方法

申请号:CN201710478711 申请日:1970-01-01
公开/公告号:CN107306629A;CN107306629B 公开/公告日:1970-01-01
申请人:华东师范大学 发明人:陈珉; 赵娜
代理人:徐筱梅 张翔 分类号:A01G1/00
机构代理:上海蓝迪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5
显示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建近自然生态坡岸的方法,其采用修建基底坡岸、铺设混合蚯蚓土、铺设固土网、构建植物带、清除藻类植物及定期保养方法,提高了坡岸的蓄排水能力、解决了植物多样性及两栖动物栖息的问题,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近自然生态环境,具有提高绿地面积,强化水土的净化能力,是一种可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本发明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原则,采用新思路、新工艺构建的水体坡岸,能形成自然健康的生态循环系统,可减少后期人工维护成本,易于操作及推广。

用于园林种植的滨海地区疏浚底泥处理方法

申请号:CN201711481556 申请日:1970-01-01
公开/公告号:CN108314279A;CN108314279B 公开/公告日:1970-01-01
申请人:华东理工大学 发明人:白志山; 宗洁琼; 杨晓勇; 罗会清; 张斌; 蒋涛
代理人:项丹 分类号:C02F11/00
机构代理: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显示摘要
本公开涉及用于园林种植的滨海地区疏浚底泥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羧甲基壳聚糖颗粒10‑20重量份备用,有机质和酸类混合原料35‑90重量份备用,沙20‑60重量份备用,有益菌稀释0.01‑1重量份备用,以羧甲基壳聚糖颗粒、有机质和酸类混合原料、沙和有益菌的总重量计;(2)底泥曝晒,并将曝晒后的底泥粉碎成粉末状,深耕,然后将步骤(1)中备用的有机质和酸类混合原料、沙和有益菌均匀撒在表面上,翻地平整,使混合原料均匀分布在底泥中;(3)将步骤(1)中备用的羧甲基壳聚糖颗粒均匀置于直径小于2mm的网袋中并放在晒干的底泥最下方;向底泥中喷水,持续3‑15天;以及(4)待羧甲基壳聚糖颗粒饱和吸附后取出网袋,回收处理;深翻底泥在底泥中种植植株。

一种日光温室黄瓜残株还田的方法及其应用

申请号:CN201711333863 申请日:1970-01-01
公开/公告号:CN108093730A;CN108093730B 公开/公告日:1970-01-01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发明人:于贤昌; 魏晓璇; 李衍素; 贺超兴; 闫妍
代理人:王园园 分类号:A01B79/02
机构代理: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显示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日光温室黄瓜残株还田的方法以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将日光温室中的黄瓜残株进行直接机械粉碎并覆盖于土壤上,向黄瓜残株碎段上喷水,然后进行初级高温降解;土壤表面施用有机肥并旋耕深翻覆盖有机肥和初级高温降解所得到的黄瓜残株碎段的土壤,灌水,覆地膜,然后进行次级高温降解,以杀灭20‑30cm以上土壤层中的病原菌和线虫并使得土壤中的黄瓜残株碎段腐熟,再通风换气;测定并调整土壤的pH值至6‑7;在定植下茬植株前进行移动式土壤蒸汽消毒,以杀灭40cm以上土壤层中的病原菌和线虫并疏松土壤。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黄瓜的产量,并降低病虫害。

一种植物间作改良滨海盐碱地的方法

申请号:CN201711159110 申请日:1970-01-01
公开/公告号:CN107926188A;CN107926188B 公开/公告日:1970-01-01
申请人:广东东篱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谭建萍; 徐斌; 金生英; 余江勇; 易梅
代理人:黄福伟 分类号:A01B79/02
机构代理:北京精金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0
显示摘要
本发明属于土地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间作改良滨海盐碱地的方法。该方法的操作步骤为:S1、种植前采用深耕犁耙,将盐碱地进行翻耕、平整,挖排水沟;S2、将混合物料抛洒在土中,再次翻耕、平整、做畦,畦宽1‑1.5m;所在确定好行距的种植地上,按尺寸定点挖穴,行与行之间平行间隔,穴径为10‑25cm,株行距为(0.2‑0.5)m×(0.2‑0.5)m;S3、将穴中的土放入粉碎机中粉碎后回填至穴中;S4、穴底放入蚯蚓粪,然后放入幼苗或处理过的种子;S5、定期浇水。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土壤的保水性、排水性、保肥性,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而且采取植物间作的方法种植可有力地调节土壤的酸碱度。